2009年,陈炳德将军开会时用的茶杯,居然是一个空的罐头瓶。
2009年,一张照片在网上广泛传播,引发了大量网友的热议。
照片中的主角是中国解放军前总参谋长陈炳德将军,不过,大家讨论的焦点不是陈将军本人,而是他身旁放着的茶杯。
有位网友注意到,将军身边的茶杯竟是一个用过的罐头瓶。这种瓶子不仅不保温,还特别容易破,携带起来也不方便,就连不少农村的老人都觉得它很次。
而陈炳德将军即使职位很高,仍然使用这样的罐头瓶子,这让网友们既感到惊讶,又对他非常敬佩。
陈炳德将军一直是个很节俭的人,他最不喜欢的就是浪费东西。
现在,让我们一起了解陈炳德将军的人生旅程,看看他有哪些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。
放下稳定的工作去参军
陈炳德将军出生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,从小他听到的都是关于抗日英雄的故事。
那时候年纪还小,但听抗日英雄的英勇事迹,陈炳德心里还是热血沸腾的。他多希望自己也能像那些革命先辈一样,加入军队为国家而战。
等他长大一些,国家已经获得了自由,进入了全民建设的美好时期。
在这个年代,辛勤工作成了社会的主流。因此,陈炳德虽然没能穿上军装,但在1957年响应国家的号召,进入了一家国营酒厂,成为一名光荣的工人。
这段时间,陈炳德在酒厂努力工作。因为酒厂是国营企业,所以陈炳德的待遇很不错。很多人都羡慕他能有这样一份好工作,从此过上了无忧无虑的生活。
但陈炳德自己心里明白,他更梦想成为一名保家卫国的军人,而不是一辈子在酒厂工作。
到了六十年代,陈炳德终于有机会加入军队了。
那时候,南通市正在招募新兵,陈炳德得知消息后,果断放弃了酒厂的工作,加入了南京军区的60军。
60军在抗美援朝的战场上表现得非常出色,陈炳德也希望自己在未来的军旅生涯里,能像前辈们一样,为国家和人民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俗话说:金子总会发光的。
陈炳德就像是部队里的一颗璀璨明珠,虽然他之前没有参过军,但加入60军后,他的军旅生涯一帆风顺。
陈炳德在部队里表现出色,先是在1971年当上了司令部作训科的副科长,几年后又升职为陆军团长。
担任团长期间,陈炳德得到了很多锻炼的机会。他与手下的战士相处得很融洽,通过这种方式,他了解了各个战士的优点和不足之处。
陈炳德在训练手下战士时,总是能根据每个人的特点,设计出最适合他们的训练方案。这样一来,战士们就能更好地提升自己,获得更快的成长。
陈炳德每次训练都会亲临现场,与战士们一同锻炼。他对士兵们关怀备至,就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,这让战士们对他充满了信任和敬仰。
陈炳德在担任团长时表现非常出色,没过多久,他就先后担任了178师参谋长、南京军区司令员等多个重要职务。
陈炳德不管在什么岗位上,都能把工作做得非常出色。在我军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,他作出了很大的贡献,大家都很佩服他。
因此,2002年6月,陈炳德才被国家授予上将军衔。
尽管陈炳德取得了非凡的成就,但在他功成名就之后,生活依然十分简朴。即使身居高位,他依然保持着清正廉洁的作风。
陈炳德的生活非常节俭。
在社会主义建设刚开始的时候,我们的经济条件还比较初级,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领导干部,都保持着勤俭节约的生活习惯。
以前为了节省开支,很多人会用一些旧东西来替代日常用品,比如吃完罐头后留下的瓶子,常常被用来装水喝。
这个瓶子不仅样子不好看,而且热水倒进去后摸起来也很烫。
随着经济慢慢好转,人们的生活条件日益改善,这种瓶子也开始被淘汰,连农村都少见了。
2009年,大家在陈炳德将军手中又看到了这样的瓶子,并且陈炳德将军还用它当茶杯。
那时候,陈炳德正在主持一个重要的会议,这种过时的东西显然不适合他的身份和地位。
陈炳德还是带着那个瓶子来开会,甚至在开会时,还多次淡定地用瓶子喝水,显然他已经习惯了用这个瓶子了。
从陈炳德的行为中,我们可以看出他非常注重节俭。
陈炳德将军用这个瓶子喝茶,可能也是希望给大家做个好榜样,通过自己的行为来推广节约的生活方式。
陈炳德经历过那个物资匮乏的艰苦年代,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,他希望人们能更加珍惜现在的美好生活,不要浪费。
除了他常带的那个罐头瓶,还有一件事也能看出陈炳德节俭的品格。
这件事发生在1979年,那时候陈炳德已经是178师的参谋长了。有一天,他像往常一样去基层部队检查工作。
陈炳德在检查完战士们的训练情况后,又去了部队食堂看看伙食供应的情况。
到了饭点,陈炳德看到训练结束的战士们一边吃着饭,一边开心地说笑,心里满是欣慰。
在检查伙食的时候,陈炳德会时不时地问战士们一些问题,比如食堂的饭菜是否够吃,味道如何等。
士兵们平时训练很辛苦,肚子饿得快,吃饭的时候难免会有点急。
有的人嘴里还塞满了饭,见到陈炳德突然吓了一跳,急忙把食物咽下去,认真地点头回答问题,有时差点把饭菜喷出来。
陈炳德赶紧给他们递上水喝,然后乐呵呵地让他们慢慢吃。
陈炳德本来对这次食堂伙食的检查结果很满意,可当他走到食堂的泔水桶旁时,原本高兴的笑容突然变得非常失望。
陈炳德无意间看到泔水桶里塞满了吃剩的饭菜,旁边还有一位刚吃完饭的战士,就在他眼前把一个只吃了一半的馒头扔进了桶里。
陈炳德最不能忍受的就是浪费,现在看到有人糟蹋粮食,他真是看不下去了。
陈炳德直接让团长把所有官兵集合起来,看到大家都到齐了,他开口说:“我知道大家平时训练很辛苦,所以食堂每天都会准备足够的饭菜让大家吃饱。”
陈炳德说完这些话后,又指着满是饭菜的泔水桶说:“可是,有些战士的做法让我很失望,这么多饭菜几乎没动就直接倒掉了?我们现在的日子是来之不易的,希望大家以后都能做到勤俭节约,不要浪费粮食。”
陈炳德说完,直接拿起泔水桶最上面的馒头,那馒头上面沾满了泔水。团长劝他不要吃,但他不听,一口一口地将馒头吃了下去。
在场的战士看到陈炳德这样做,都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。他们没想到,以陈炳德的身份,竟能做出如此令人敬佩的举动。
随后,大家热烈地为陈炳德鼓掌,几个刚才扔掉饭菜的士兵感到非常惭愧,低下了头。还有人像陈炳德那样,主动捡起自己丢弃的馒头吃掉,并认真保证以后再也不会浪费食物了。
陈炳德看到这一情景,内心深受触动,不住地点头。
从那以后,负责清理剩饭桶的工作人员惊讶地发现,桶里几乎不再有剩饭剩菜了,偶尔有些垃圾,也多是一些吃不了的鱼刺和骨头。
陈炳德亲自教导部队战士们,让大家明白了节约粮食的重要性。
陈炳德将军一直保持着勤俭节约的好习惯,这种品质让人十分佩服。这么多年,他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,从来没有出现过浪费的情况。
汶川地震后,救援人员迅速赶到灾区,展开救援行动。他们用铲子、铁锹等工具,挖开废墟,寻找被困的人们。同时,医疗队也赶到现场,为伤者提供救治。志愿者们也自发加入救援队伍,帮助搬运物资、安抚受灾群众。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,灾区逐渐恢复了平静。
除了上述事迹,陈炳德将军在军旅生涯中还有一件非常值得记住的事情,那就是2008年汶川地震的救援工作。
汶川大地震突然降临,给无数老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和巨大的伤亡。
地震发生时,解放军总参谋长陈炳德第一时间收到了一份紧急电报。电报显示,四川西部地区发生了地震,预计震级为7.8级。
陈炳德一听说这次地震的震级,立刻想到了唐山大地震。看到7.8级的震级,他意识到这次地震可能比唐山大地震还要严重。
于是,陈炳德将军赶紧把这件事报告给了中央。收到命令后,他迅速成立了抗震救灾指挥部,并号召全军前往灾区救援。
陈炳德将军接到命令后,立刻组织部队赶往灾区。部队到达后,将灾区的情况汇报给了陈炳德,他随即制定了两个紧急运输方案。
陈炳德指挥解放军空军,与地方运输队紧密合作,迅速将救援人员和物资送到灾区。
其次,陈炳德指挥铁路和公路工作人员协同作业,从灾区附近的区域调配救援队伍和物资。
在陈炳德将军冷静的指挥下,官兵们有条不紊地进行救援工作,这使得受灾的百姓得到了最高效的救助。
正是因为陈炳德将军的指挥,解放军官兵才能在汶川地震发生后不到48小时,就完成了第一阶段的紧急投送工作。这样的“中国速度”让西方媒体大吃一惊。
最后的话
陈炳德将军的一生就是“只要对国家有利,就不追求个人富贵”的最好体现。
陈炳德将军一生从未为自己谋过私利,当他得知国家需要他时,毫不犹豫地放弃了稳定的工作,投身军营。
陈炳德在功成名就后,也没有忘记初心,没有为自己谋私。
陈炳德将军对国家和人民的忠诚令人十分钦佩。我们应该以他为榜样,积极投身到国家和社会建设中,贡献自己的力量。
陈炳德的个人简介,来自央视网
环球网报道,《陈炳德总参谋长透露汶川大地震救援部署详情》
通盈策略-配资头条网-香港股票配资公司-配资公司是怎么运作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